玉米螟就像它的名字一样,是一种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。高温天气一到,再加上多雨的情况下,玉米地里的玉米螟可谓是危害颇重。
玉米螟的发生特征和规律
任何病虫害的发生,追根溯源都有其原因所在;玉米螟当然也不会例外。对玉米螟而言,环境因素、种植因素、虫口基数是主要的三大影响虫情的因素。
①环境因素:玉米螟的生理习性决定了它们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,所以一般7~9正处于高温多雨时节,发病就较重;甚至部分地区6月就有玉米螟的危害发生。就温湿度而言,气温22~28°、相对湿度达到60%左右,最适宜玉米螟的发育。成虫产卵、孵化行为则在90%左右的相对湿度下最为旺盛。玉米生长季节,恰好就能满足玉米螟发作的温湿度条件;这也就导致了玉米螟的高发与常见。
②种植因素:受播期不同的影响,玉米螟的危害也有所不同。如果玉米的心叶期(抽雄授粉期)正好处于成虫产卵、幼虫孵化盛期;那么受害严重也就可以预料。同时混栽种植模式往往比单作要发病重;缩小春播种植面积,转而扩大夏播种植面积,可有效减轻夏玉米的受害程度。
③虫口基数:越冬的虫源基数大小与田间产卵量、被害植株量的多少成正比。虫口基数大,越冬基数越多,也就影响了来年玉米螟的危害程度。
玉米螟如何做好防治?
①选择良种:选择抗虫、耐虫的叶片直立型玉米品种,是最基础的减少病虫害发生率的方式。合理密植,从季节、品种等多方面原因综合考量,制定每亩种植株数。
②合理肥水:加强肥水管理,保证充足的养分供给。可适当增施钾肥,但要把控氮肥的施入量,不可偏施。
③防治时间:一般我们选择在幼虫的三龄前进行防治。越冬期的玉米地,玉米螟的幼虫往往潜伏在玉米杆和穗轴中,等待发育时机的到来。所以这时的防治,更多是起到预防的效果。心叶期要重点进行防治,因为这时玉米螟已经开始蛀食花叶。
④物理防治:根据玉米螟成虫昼伏夜出的特性,进行物理防治。它们在夜间活动,会有很强的趋光性。所以可以在田间设置杀虫灯用以诱杀成虫。选择在越冬代玉米螟羽化始盛前的每晚8点开灯,第二天凌晨5点关灯,持续一个月。记得集中收集死去的玉米螟。
⑤化学防治:心叶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。这时是最有必要防治的时间段,也是最佳阶段。选用苏云金杆菌加细沙搅拌均匀制成颗粒剂,灌于玉米心叶内。一般用量是50-100g每亩地。
⑥生物防治:玉米螟常见的天敌主要是赤眼蜂、瓢虫等。有条件的农业人朋友,可在玉米地里根据玉米螟的发生规律投放天敌。赤眼蜂针对玉米螟可谓是非常有效,成本也较低。在其产卵期和高峰期放出赤眼蜂,可大面积有效的带来防治效果。